出处:摄影基础知识大全
一、摄影三大元素:光圈、感光度ISO、快门速度(一圈两度)
1.光圈
光圈就是镜头里调节进光孔大小的装置。(即一扇窗,窗越大,进入的光线越多,图片更亮)
常见的光圈值如下: F1, F1.4, F2, F2.8, F4, F5.6, F8, F11, F16, F22, F32, F44, F64。
每两挡相邻光圈值之间进光量相差一倍。例如光圈从F4调整到F2.8,进光量便多一倍;从F2.8到F2又多一倍。数字越大,光圈越小。
大光圈(f/1.4、f/1.8、f/2.8等),适用于光线不足时。效果:景深变浅;增加曝光时间(快门速度慢),照片变亮;凝固时间(快速移动的物体)。
小光圈(f/11、f/16、f/22等),适用于光线充足时。 效果:景深变深;捕捉时间(流水、车轨);让光点变散射状,即光芒。
光圈大=数字小=背景模糊/景深浅=拍人像(光圈数值越小,清晰的区域越小)
光圈小=数字大=背景清楚/景深深=拍风景(光圈数值越大,清晰的区域越大)
镜头在中等光圈的时候成像最好(图片最清晰),成像最好的那档光圈就是最佳光圈。
景深:能够清晰成像的距离。景深小,前景清晰,背景模糊;景深大,前景清晰,背景同样清晰。
影响景深有三个因素:
拍摄时采用光圈越大景深就越浅;
拍摄时采用镜头焦距越长景深就越浅;
拍摄时相机与被摄对象距离越近景深就越浅。
光圈有三个作用:
控制进光量,这直接影响到图片是否能正确曝光,是拍摄成功与否的关键;
控制景深,光圈越小,景深越大。虽然焦距和拍摄远近都影响景深,但焦距和被摄物远近的改变同时也会影响构图,如果构图确定,我们能控制景深的武器就只剩下光圈了;
光圈影响图片的清晰度,任何一个镜头都是在中等光圈的时候成像最好(图片最清晰),在最大光圈和最小光圈的时候解像度差。
摄影最重要的一个概念:光圈优先。光圈优先就是手动定义光圈的大小,相机会根据这个光圈值确定能正确曝光的快门速度。
2.感光度ISO
即感光元件CMOS对光线的敏感程度。
ISO50以下为低感光度
在这一段可以获得极为平滑、细腻的照片。只要条件许可,只要能够把照片拍清楚,就尽量使用低感光度,比如,只要能够保证景深,宁可开大一级光圈,也不要把感光度提高一挡。ISO100—200属于中感光度
在这一段,需要认真考虑这张照片做什么用,要放大到什么程度,假如你能够接受噪点,中感光度设定降低了手持相机拍摄的难度,提高了在低照度条件下拍摄的安全系数,使成功率提高。ISO400以上是高感光度
感光度对摄影的影响表现在两方面。其一是速度,更高的感光度能获得更快的快门速度;其二是画质,越低的感光度带来更细腻的成像质量,而高感光度的画质则是噪点比较大。
当ISO值越高,则可在相同光源环境下提供更快的快门速度,能有效避免手抖拍虚的情况发生。
低ISO可提供给影像拍摄三大好处,分别为高画质、低噪点与慢速快门。Eg.低感光所带来的效用,是可以让快门速度降低,拍出另一番的影像风味。举例来说,像是山中川流的细水、瀑布,可能就需要使用低于1/2 秒的快门,来换取动感的水流;若在晴朗的户外,也可将光圈开大(F2.8),降低ISO来确保快门速度在机身极限范围内(1/4000秒或1/8000秒),以减少过曝的机会,取得较为柔散迷人的景深效果。
在夜景的部份,则主要是利用在需要凝结瞬间的情境,藉由高ISO大光圈的方式冻结眼前的美景,例如高山星空银河、夜间民俗庆典、手持城市夜景等等,都是高ISO可掌控的主题范围。
建议值:晴朗的室外使用ISO100;阴郁的天气使用ISO200;室内使用ISO400或更高。
(ISO感光度越高,感光元件CMOS对光越敏感,满足曝光所需要的进光量越少。)
3.快门速度
快门:快门就是相机里控制曝光时间的装置。速度与曝光时间成反比:速度快,曝光时间短。
快门速度快的时候,高速运动的瞬间被凝结了;快门速度慢的时候,一个运动的过程被凝结下来(比如车流、流水成了梦幻的带状,也即是“糊了”)。安全快门速度:想手持拍摄到一张不手震的照片,最简单便是快门要够快,但快门太快相对就可能会发生曝光不足的情况。 所以经过不断拍摄,摄影师就得出一个“最慢而又不手震的快门值”理论,那便是大家熟知的“安全快门”了。传统上,简单而笼统的安全快门定义是︰快门值不慢于1/镜头焦距。Eg.你使用的是50mm,快门值1/50便可以拍到一张不手震的照片了。
手持摄影的基本规则:快门速度是用镜头焦距的倒数。一般情况下,拍行走或快速移动时,设在1/250秒左右;拍更快的自由落体或飞驰的物体,提高到1/400秒左右;拍快速飞行时,设在1/800秒以上。(仅为建议值)
二、相机四大模式(以Nikon相机为例):
P(Program)程序自动
相机设定快门速度和光圈以获得最佳曝光。(与AUTO傻瓜挡的区别是仍然可以设置曝光补偿、感光度、测光模式、白平衡等)S(Shutter)快门优先
用户选择快门速度,相机选择光圈。主要应用场景就是那些对快门速度比较敏感的场景,用于锁定动作(快速的运动)或者模糊动作(长时间曝光)。A(Aperture)光圈优先——摄影最重要的一个概念
用户设置光圈,相机选择快门速度以达到最佳效果。画面的明暗,再通过曝光补偿来调节。(一般摄影师常驻档位)
M(Manual)手动。
相机的快门、光圈、感光度全部由人工设置完成。主要应用在一些对曝光要求很严格的状态下。
在M档时,一般情况下,测光标尺处于正值区域时(曝光过度),要将快门速度和/或光圈的数值增大(即使速度更慢,光圈更小);测光标尺处于负值区域时(曝光不足),要将快门速度和/或光圈的数值减小。(即平衡到中点区域,获得最佳曝光)
三、Tips
曝光(Exposure) AE-自动曝光 AF-自动对焦
是指被摄影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,通过照相机镜头投射到感光片(cmos)上,使之发生化学或物理变化,产生显影的过程。曝光就是光圈和快门的组合。光圈(值)大小其实就是那个小圆窗户开多大,快门(速度)就是窗户打开多久。假设窗户只打开1/4,时间为4秒钟可以正确曝光的话,很显然,窗户打开一半,时间2秒钟也能让底片正确曝光,因为1/44=1/22=1,进光量都是一样多。同样的,如果窗户全开,曝光时间就只需要1秒了。
结论:一张正确曝光的图片可以有N种不同的光圈和快门速度组合。
有三个因素能影响一张图片是否正确曝光:光圈,快门速度,ISO。其中光圈和速度联合决定进光量,ISO决定CCD/CMOS的感光速度。如果进光量不够,我们可以开大光圈或者降低快门速度,还是不够的话就提高ISO。大光圈的缺点是解像度不如中等光圈,快门速度降低则图片可能会糊,提高ISO后图片质量也会下降 。没有完美的方案,如何取舍要灵活决定。
测光与测光模式
曝光和测光是一对双胞胎,如果不能准确测定光照强度,正确曝光就无从谈起。
测光模式主要有三种:
点测光只测取景框内一个小点的光线强度(此小点大约为取景框面积的10%到1%,看不同机型)
中央重点测光是简化的区域(平均)测光,只把取景框分为中央圆圈和四周两块,分别测光,然后加权平均(中央圆圈的权重为70%左右)。
区域(平均)测光则把取景框分为5到63块(看机型不同),分别对每块测光然后再加权平均得到光照强度。
大多数情况下用区域测光即可。在光线明暗反差很大时应该采用点测光。用区域(平均)测光或中央重点也可以,你可根据自己的艺术创意进行曝光补偿。曝光补偿
正确曝光:照片要能真实反映拍摄时的环境亮度。如果一张正午户外的照片被拍得昏暗如夜,这张照片就曝光不足,反之则是曝光过度。曝光是否准确是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判断的。我们之所以能看见东西,不外乎两种情况:一是物体本身可以发光,比如太阳或灯泡;大多数情况是物体能反射外来光线。反射的光线越多,物体就越亮,反之则越暗。假设两个极端,纯黑色物体不会反射光线,反射率为零,而纯白的物体反射率是100%。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取中间值就是不黑也不白的灰色,称为柯达灰,也称为18%中间灰。
(在P、S、A、M、SCENE和夜视模式下,曝光补偿用于改变照相机建议的曝光值,从而使照片更亮或更暗。一般情况下,正值使拍摄对象更亮,负值则使其更暗。)曝光补偿的原则:白加黑减
如果构图中有大片白色物体或者有灯等特别明亮的物体,就要相应增加曝光量(增大光圈or/and减低快门速度);如果取景框中有大片黑色的物体,则要减少曝光量。 一般来说,在光照比较平均的情况下相机的自动测光和曝光比较准确,但在明暗反差很大时自动曝光往往不准,需要手动曝光补偿。焦距
光线经过透镜就会聚成一点(焦点) ,镜头的焦距就是从镜片(或镜片组)的中心到焦点的距离,单位是毫米(mm)。标准镜头就是焦距等于底片(或CCD/CMOS)对角线长度的镜头。在实际应用中我们把焦距为40-60mm的都称为标头。
广角镜头(焦距小于35mm)能够让照相机“看得更宽阔”,因为它视角大。
长焦镜头(焦距大于70mm)能让照相机“看得更远”,但视角窄。长焦镜头也称远摄镜头或望远镜头。
从焦距的定义就可以推断出,广角镜头都身材矮小,长焦镜头都高大威猛。
焦距越长,与被拍物体距离越近,则景深越浅,背景越模糊。
Eg. 当焦距为18-55mm时,f/3.5-5.6: 焦距最小时18mm,此时最大光圈为3.5;焦距最大时55mm,此时最大光圈为5.6。
光学变焦
就是通过镜片移动来放大与缩小需要拍摄的景物,光学变焦倍数越大,能拍摄的景物就越远。变焦倍数=最大焦距值/最小焦距值。
一个28-280mm变焦镜头的光学变焦倍数就是280mm/28mm,即10倍。光学变焦倍数越大,里面的镜片就越多,镜头体积相应较大,画质相对较低,光圈相对较小。
评论